荣耀之后也有人思考:亚洲近邻哈萨克斯坦、朝鲜的强势崛起,给中国举重敲响了警钟!中国男子举重项目还比较落后。我们必须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,攻克这最后的难关。
2013年即将到来,我们期待着全运会和世锦赛。期待中国举重在新的里约奥运周期中继续乘风破浪,再现中国力量!
梦的延续
共有16人参赛,获得14枚金牌。这是女子举重项目进入奥运会舞台后,中国女子举重创下的纪录。悉尼奥运会以来,中国女子举重队以骄人的战绩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又一支梦之队。他们用几代人的拼搏精神,捍卫了梦之队的荣誉。
悉尼奥运会4枚金牌、雅典奥运会3枚金牌、北京奥运会4枚金牌,伦敦奥运会前,中国女子举重姑娘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她们不仅要面临延续前辈辉煌的使命,而且因为最近三届世锦赛只获得了两个级别的总冠军,这让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女子举重的表现。然而,在伦敦举重舞台上,姑娘们化压力为动力,像砍瓜切菜一样干净利落地夺得三项冠军!
王明娟是4届世锦赛、2届亚运会、2届全运会冠军。她几乎赢得了所有比赛的所有金牌,但缺少一枚奥运会金牌。这就是激励这位27岁老将一路奋战到伦敦奥运会的动力。她不负众望,以抓举91公斤、挺举114公斤、总成绩205公斤获得冠军,领先亚军8公斤。点燃“如果有梦想,就捍卫它”的座右铭,王明娟成为第一位在所有项目上获得“大满贯”的中国女运动员。
女队压力最大的可能是李雪莹。一年前的巴黎世锦赛上,她出人意料地输给了白俄罗斯老将诺维科娃,丢掉了中国女子举重级别最难撼动的58公斤级。在伦敦,她还要面对这个老对手,压力可想而知。然而,机会总是要自己争取的。李雪莹今年的刻苦训练让她有足够的信心面对诺维科娃。她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,以246公斤的奥运纪录夺得冠军。她轻松获胜。 ,而且还非常霸气。
周露露代表中国女子举重队最后出场,表现令人惊叹。从巴黎世锦赛开始,周露露每次与卡什琳娜相遇,总是上演火花四溅的表演。两人上次交锋,周露露以328公斤创造了女子75公斤级以上举重项目的世界纪录。再次相遇,两人上演了堪称伦敦奥运会举重台上最经典的比赛:卡什里娜两次打破抓举世界纪录。被逼到悬崖边的周露露在挺举中爆发力十足,最终举起333公斤。总成绩将他的总成绩世界纪录大幅提高了5公斤,夺得了冠军!
当然,我们也需要思考,年轻选手周军在53公斤级比赛中三度尝试均告失败,以尴尬的“0”结束了自己的奥运之旅。奥运会名额极其珍贵。如何优化资源配置?或许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,给年轻运动员更多的成长空间。
令人欣慰的记录
伦敦奥运会上,举重项目共有6人创造了8项新的世界纪录。吕小军、周露露先后为中国举重夺得金牌,并贡献了3项世界纪录。他们的表现最为出色。
卢小军用专家和大胆来形容是最好的。 2009年韩国高阳世锦赛上,他以抓举174公斤、总成绩378公斤创下77公斤级两项世界纪录。吕小军这个级别的实力超强,威力大,爆发力强。他标志性的深蹲很容易让人想起著名球星詹旭刚。然而,吕小军的准备工作并不一帆风顺。 4月份的国内选拔赛中,他输给了黑马吕浩杰,这给吕小军带来了压力。 77公斤级的外国对手也不是吃素的。中国男子举重队为此派出双保险参加本级别比赛。然而在伦敦比赛上,吕小军的爆发让所有人眼睛都亮了。他以175公斤打破了自己保持的抓举世界纪录,几乎浇灭了对手的希望。当挺举成绩牢牢锁定在204公斤时,吕小军的总成绩也超过了世界纪录1公斤。这样的表现当然得益于他赛前扎实的训练。吕小军备战期间的训练质量非常高,比赛时才展现出正常的训练水平。
我们当然欣赏独特的超能力,但遇到对手时的巅峰对决更难能可贵。周露露和卡什琳娜就是这样一对既“好朋友又好朋友”的“敌人”。在伦敦女子举重比赛的最后一战中,75公斤以上级,两人打破了9项奥运纪录和4项世界纪录。每场比赛都“惊天动地”。卡什琳娜抓举实力超强,两次打破世界纪录,领先周露露5公斤。然而,“心大”却成了周露露的标签。凭借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稳定性,她在挺举中举起了187公斤,而卡什里娜的成绩则定格在181公斤。正是因为有了伟大的对手,周露露才取得了333公斤的好成绩,比她自己原来的世界纪录还多了5公斤。周露露24岁,卡什里娜21岁。两人注定会成为“一生的对手”。世界举重舞台上的巅峰对决还将继续上演,周露露也将继续“用实力说话”。
除了周露露之外,最近中国女网还涌现了一位新的实力选手,她就是孟苏萍。 11月在以色列埃拉特举行的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上,孟苏平在75公斤级及以上级别创下了挺举成绩188公斤,刷新了北京奥运会冠军、韩国国宝张成泽保持的挺举世界纪录。美兰减重1公斤。这对于中国女子举重专业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。更多的人才储备、更多的选择,必然会带来更强的国际竞争力。
一位值得尊敬的年轻将军
奥运会对于每一位运动员来说都是“殿堂级”的竞技场。参加奥运会是一种荣幸,但也需要很大的压力。按照常人的理解,身经百战的老将显然比刚刚出道的年轻球员更能应对这样的大场面。但在伦敦奥运会举重比赛中,林清峰、李雪莹、陆浩杰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:年龄不是问题,只有决心才能获胜!
奥运会之前,林清峰在中国男子举重比赛中并不是最有信心夺冠的。尽管他在国内选拔赛中在69公斤级上表现出色,但他只有亚锦赛的国际比赛经验,曾自嘲“无名小卒”。但在伦敦举重舞台上,林清风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。他的目光锐利,甚至带着几分杀气。夺冠后,他的一句“我是来复仇的”令人印象深刻。其实了解林清风的人都知道,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,训练也很认真。他是那种尽管受伤了也要练习的人。或许正是这种气质让他在关键时刻坚持了下来。相信未来23岁的林清峰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和成长。
李雪莹是奥运前中国女子举重的“闪亮之星”。虽然出生于90年代,但李雪莹早在2009年就获得了全运会和世锦赛58公斤级金牌,被称为“陈艳青接班人”。也许这份荣誉来得太早了。 2011年巴黎世锦赛,李雪莹稍有不慎,就被白俄罗斯名将诺维科娃逆转。说完,小女孩就沉默了。在近一年的备战过程中,她收起了平时的笑脸,认真对待训练的每一分钟。用她后来的话来说,“赛前我不想说什么,我让场上的成绩为自己说话。”正是这种专注,让李雪莹在伦敦举重台上以比对手10公斤的巨大优势夺得了冠军。领奖台上带着幸福甜蜜的笑容,昔日的李雪莹回来了,变得更加勇敢、坚强。
卢浩杰也是中国男子举重伦敦比赛的一大收获。国内的试炼,让陆浩杰震惊了。他击败了哥哥吕小军,成功获得了77公斤级奥运会的入场券。虽然之前没有出国经验,国际比赛经验为零,但陆浩杰却有着出色的比赛气质。卢浩杰在奥运会抓举比赛中不慎肘部受伤。等待的过程中,疼痛难忍。当教练劝说放弃时,这位90后男孩咬紧牙关,上台完成了挺举选拔赛,确保了中国男子举重夺得双保险。金牌和银牌。这枚银牌也是无价的。它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闪光,是中华体育精神的载体。
强化期
过去三届奥运会,中国在举重项目上总共获得了18枚金牌,展现了中国实力的统治力和风采。很多人因此提出这样的疑问: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和潜力吗?答案当然是肯定的!尽管中国男子举重在中小型级别上竞争力很强,甚至占据主导地位,但在大级别上仍然基本处于“真空”状态。
回顾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项目的成绩:94公斤级冠军是哈萨克斯坦选手伊利亚,总成绩为418公斤。他不仅是北京奥运会该级别的冠军,还在伦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; 105公斤级冠军是乌克兰的托罗赫伊,总成绩412公斤; 105公斤以上级冠军是伊朗选手萨利米,总成绩455公斤。不难发现,105公斤级的表现相对较弱,而伊利亚在94公斤级的超强实力使其超越了105公斤级冠军的表现。
近年来,中国男子举重在大项上也并非没有良好前景。例如,105公斤级的杨喆在比赛中的抓举和挺举成绩分别为187公斤和220公斤。与国外强手相比,他们并不逊色。许多。如果能够在新的奥运周期继续加强训练,提高自己的技术动作和核心力量,杨喆在新的奥运周期的表现也不是没有可能,因为他还只是一名出生在中国的年轻球员。 20世纪90年代。
客观分析我国男子举重级别目前的水平和形势表明,除了105公斤级出现“突破”外,94公斤级及105公斤级以上类别的差距仍然相当大。想要在里约有所作为,就需要在男子举重各大级别选拔更多优秀人才,并大力培养和培养新人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突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。毕竟,大级别球员的运动寿命更长。男子大级别球员真正取得成就的大多是在25岁之后,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。
亚洲之光
伦敦奥运会上,全世界都见证了亚洲的光芒:男子8个级别、女子7个级别共15枚金牌,亚洲获得13枚!
举重是一项古老的运动。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。这也是欧洲的传统优势。曾一度被东欧国家垄断。不过,近几届奥运会,亚洲国家强势崛起,形成了追赶欧洲的势头,尤其是在女子项目方面。以伦敦奥运会为例,亚洲运动员包揽了女子举重锦标赛全部7个级别:中国女子举重包揽48、58、75公斤及以上级别三枚金牌,哈萨克斯坦女子举重也毫不示弱,以53枚金牌夺得冠军。 、 63 和 75 公斤。三个级别的黄金相互竞争。剩下的69公斤级,由于中国没有派出运动员参赛,金牌落到了朝鲜选手李泉新手中。
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男子项目上。中国获得69公斤级和77公斤级两枚金牌,朝鲜获得56公斤级和62公斤级双料冠军,哈萨克斯坦和伊朗分别称霸94公斤级和105公斤级,欧洲仅有波兰和乌克兰。分别夺得85公斤级和105公斤级冠军,优势明显缩小。要知道,雅典奥运会上,欧洲和亚洲的金牌分配比例依然是7:8,亚洲仅领先1金。但到了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,这个比例就变成了2:13。
这也提醒中国举重必须警惕对手。此次,哈萨克斯坦队与中国队并列获得女子冠军。他们的快速进步并非偶然。此次夺得金牌的祖尔菲亚、马内萨和波多贝多娃都在过去三年的世锦赛上风头正劲,屡次打破世界纪录。中国女子举重队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,就必须在上升势头上压制对手,在自己的优势水平上续写辉煌,在双方都有竞争力的水平上选拔更多有潜力的人才。
伦敦奥运会上,中国队在男子举重56公斤级和62公斤级比赛中输给了朝鲜队。从近几年世锦赛的成绩来看,我们在男子举重小项上占据绝对优势。过去三年,我们在两个类别中获得了 5 枚综合奖牌。这位表演冠军赛前确实对夺得金牌充满信心。但很明显,我们的对手隐藏了实力,刻意避免在奥运会之前的国际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最好成绩,这让我们之前收集情报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。中国男子举重队不会回避教训。吴敬标[微博]、张杰[微博]认真总结,积极投入培训。他们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再次证明自己。
金牌队
举重金牌队的背后,还有一支默默奉献的金牌队伍。教练员、队医、科研人员等,为运动员倾注了全部心血。他们也是中国举重的骄傲。
为了训练和备战,国家举重队教练员们不得不长期留在北京,长期与家人分离。他们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,也无法看着孩子长大。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是只能拿着照片想念对方的时代,但他们最多能做的就是训练结束后给家人打电话,了解自己的近况,通过视频在线观看孩子的成长。与家人相处已经没有更多的办法了。正如男子举重主教练陈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,过年谁不想回家团聚,谁不想享受天伦之乐,但一想到春节期间一周的假期,谁不想回家团聚呢?新年伊始,运动员们还需要四个星期才能回到节前的状态。 ,我们不敢休息。
除了教练员之外,队医和科研人员也是金牌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举重运动员每天举起和放下数吨的重量,他们的肌肉往往像铁一样坚硬。如此大的训练量,如果没有队医每天的按摩和放松,很容易积累运动疲劳,造成伤病。队医通常每天都要在训练前给球员做伸展运动,训练结束后给球员踩背,晚上回到运动员公寓时还要给球员按摩肌肉,工作量很大。如果运动员受伤了,他们还要负责为运动员提供理疗和中医治疗,非常辛苦。
正是有了这样一支专业、敬业的队伍,中国举重队才能创造“中国力量不可阻挡”的传奇。
本报记者 袁学静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haoban.com/html/tiyuwenda/9444.html